才過完滿月的隔天(8/19),正是筠筠國曆的滿月紀念,她即將添加一筆新紀錄,爸比和我要帶她去醫院打預防針,這次是打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。
等候檢查的筠筠睡著了~
筠筠出生後,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接種B型肝炎疫苗第一劑,而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不需接種,因為媽咪沒有B型肝炎,二十四小時後(7/27)醫院就直接為她施打卡介苗了。
掛了號,就等候護士叫號,而我很好奇不知筠筠打針會有什麼反應?叡叡是慢半拍型,護士都打完針了,他才會哭的,而且是哭一下下,那筠筠呢….
到了診間,護士為她量體重、頭圍和身長,筠筠的體重是3.9kg,頭圍37.5 cm,身長53 cm,與她出生時相比體重增加了約1kg多,頭圍增加2 cm,身長增加4 cm ,佔女孩的生長百分比是位於中間值。
秤重中
醫生檢查筠筠的口腔、心音等,我順便詢問筠筠餵完奶也拍背了,可是還是會吐奶,有幾次她吐奶不是吐出一些些,而是像噴泉一樣的將喝進肚的奶量全吐出來,這樣是否正常?
醫生回說:「嬰兒的腸胃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,他的噴門擴約肌不像成人有那麼良好的功能,像她吐奶似噴泉的頻率不是經常的話,不用過度擔心,可以少量多餐的餵奶,看看狀況是否有改善。」,聽了醫生的回應,我的疑慮減輕不少,也安心了。
胃賁門在哪裏?
接下來護士將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給我確認後,要我抓住筠筠的左手及左腳,筠筠是一臉不知會發生什麼事的模樣,護士熟練的將針扎進她的左腳,哇哩咧~我好害怕護士扎到我的手哦!
一臉茫然的筠筠..
打針囉!
針一扎進筠筠的腳,她就開始哇哇的大哭,哭到護士將包巾包好,哭到我們要出醫院門口了,我和爸比有志一同的認為她是個惜皮的小女孩…..哈哈哈!!
爸比疼惜的抱著筠筠
嬰幼溢、吐奶處理法
轉載自文/蘇祈維 採訪諮詢/屏東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高迪偉 執行/蘇麗華
寶寶一吃完奶後,常常會出現嘴角有些許奶水流出,或是嘔吐量更多一點的情形,對於很多新手的爸爸媽媽們,一時間會手忙腳亂、不知該如何是好。現在就跟著醫師的解說,一起了解溢奶、吐奶的原因與應對之道。
認知篇
溢奶、吐奶的區分
【溢奶】
定義:通常幼兒喝的奶水從嘴角溢出來,稱之為溢奶。
原因:出生不久的正常嬰兒都會有這樣輕微的現象,會造成這類的情形,是由於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。人類的食道與胃之間有個括約肌,寶寶的括約肌因其力道不夠,才會使得食物容易從胃逆流而上。
【吐奶】
定義:如果是從嘴巴以噴射式的動作噴出,就稱為吐奶。
兩者的差別只是在於方式以及動作上的不同而已,都是一般常見的現象,根據有些醫學報告指出雖然有這樣的情形,但是由於一些媽媽們不覺得有太大的問題,因此而沒有太多的配合數據,所以在吐的奶量上應該是多少的比例,就沒有臨床上更正確的統計了。
觀察篇
留意吐奶方式 而非吐的量
一般來說,對於尋求新生兒門診,有六到七成以上的父母有溢、吐奶的問題,其實差別只是在於輕重不同而已。通常寶寶在出生的第一天,當進食第一餐或第二餐的時候,幾乎就有八成的幼兒會有這樣現象發生,不過多吃幾餐後,症狀就會開始趨於和緩。
【醫師怎麼說~】
寶寶在每次吃奶後,有時只是嘴角溢出一些奶水,父母勿需太過擔心,因此,該症狀需注意的重點不是吐的量多寡,而是注意是否每次都是噴射狀,或是量大從鼻孔中冒出來的吐奶。」屏東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醫師高迪偉如是說。
判別篇
年紀愈大症狀趨緩和消失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,在4~6個月大期間,寶寶溢奶、吐奶現象就會減緩,尤其在6個月大過後,父母會開始添加副食品,例如米糊、其他配方奶等,這些食物能增加奶水濃度,變得黏稠後,溢吐現象自然就會減少。
【父母這時可放心說~】
溢奶、吐奶單純只是一種現象,而不是一種症狀,身體狀況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緩解。
*如果寶寶體重增加良好
*沒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
*不會每次噴射狀到肺炎的或是愈噴愈厲害的以上情形,大都可以放心。
【寶寶這時要就醫~】
反之,如果父母在寶寶4~6個月大的觀察期間,發現異狀就要急時處理。
*寶寶每餐都會吐
*甚至在初期一個月有時溢有時吐,看似表面正常的現象,卻在這期間過後頻繁吐出,就要盡速就醫了。因為,孩子可能是因為先有了先天性障礙,才會導致有這方面的現象產生,這種要靠超音波去排除,也要同步去做治療。
疾病篇
寶寶溢、吐奶嚴重時, 高迪偉 醫師表示,就要懷疑寶寶是否有以下情形:
【肥厚性幽門狹窄】
新生兒在1個月大時,如果溢、吐奶呈現噴射狀且愈來愈嚴重,醫生這時會懷疑是否是因為幽門狹窄,也就是胃部幽門肥厚和收縮異常。
寶寶喝奶狀況:喝得慢或是喝不下。
原因:這些寶寶在喝奶時,不但喝得慢或是喝不下,是因為奶水在通過食道時,就卡在胃部幽門下不去,最後奶水竟然連著胃酸全吐了出來,其症狀是因胃幽門的環狀肌肉變得肥厚(胃接十二指腸的區域)造成胃出口阻塞。
治療:目前雖然造成此肌肉異常肥大的原因仍然不太了解,但是大部分做手術只要把幽門肥厚肌肉垂直切開,使其變鬆,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。
照護:由於是簡單的小手術,傷口很小,爸爸媽媽不用太過擔心,通常只需做一次手術,很少會再復發,並且也恢復得很快,嘔吐現象幾乎可以完全治癒,父母如果不放心,可以請醫師做個腹部超音波確認診斷。
【胃食道逆流】
寶寶喝奶狀況:會有溢、吐奶的現象。
原因:一般是為生理性結構的問題,人類的食道和胃有個地方叫做賁門,通常從食道到胃本就要避免食物迴流,但是由於賁門不像幽門有厚的肌肉當關防,其肌肉壓力本來就比較低,因此在正常情況下,還是很容易逆流回去。
判斷:
*要確定是否有此症狀,可用24小時的酸鹼值監視器診斷測試,其方式是將監控器放到食道中,觀察其酸鹼值。
*基本上食道是鹼性的,一當胃食道逆流時,胃酸會使得食道的酸鹼值小於4,即認為胃裡的東西已經跑到食道中。
*一般說來,會有5%~10%嬰兒的營養會迴流上去,所以是正常現象,年紀愈大愈會漸趨好轉,2歲以後會完全好。
*若監測器一整天測出超過10%以上,就是比較嚴重的胃食道逆流了。
預防:
*胃食道逆流是生理結構的關係,無法不逆流,所以,沒有預防方法。
*不會遺傳,它是一種生理現象,非疾病病理性。
*會隨著時間成長而漸漸消失。
*若是嚴重到需要治療者,大多出現在一些腦性、麻痺肌肉問題、結構問題、神經問題、先天性心臟病、腸道畸形的幼兒。
*特別是發生在腦性麻痺,會比較容易有溢吐,例如:腦傷造成的問題或長期臥床的寶寶,其本身在腦部受傷之後產生麻痺,更容易發生吐奶。
*出生過程受傷、缺氧等問題也會產生。
照護篇
多方面吸取相關資訊更安心
總而言之,溢奶、吐奶不會有太多的問題,除非是先天性疾病的嬰兒,才會導致嚴重性的嘔吐奶水,對於此類的觀念, 高迪偉 醫師建議父母親們,除了平時可以多去參 加各地的媽媽教室外,多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也是很好的方式,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美國當地,也常提供類似的服務,讓準爸媽們更加安心。
打嗝有幫助嗎?
許多新生兒的父母通常都不清楚溢奶、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自然對於寶寶吃完奶後,是否要繼續拍打至打嗝,就容易有誤解的觀念, 高迪偉 醫師建議爸媽們,打嗝對於溢奶、吐奶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。
這個現象跟成人打嗝的狀況其實是一樣的,尤其吃母奶的幼兒,因為含的緊密,吸入空氣不似吃奶瓶的多,不見得都會有此現象,若拍打超過15分鐘,仍舊沒有反應,這樣的動作是更加無義的。
一般說來打嗝只能讓孩子舒服一點,對於溢奶、吐奶沒有助益,從前的媽媽們,對於打嗝也不太認同,認為拍打動作也只是想讓奶水更快進入肚中而已。
【餵奶後的處理法】
* 高迪偉 醫師表示,平時只要在餵奶後不要讓嬰兒太快躺下,先維持直立*或將寶寶呈半直立的姿勢,讓地心引力將奶水移至胃中。
*可將寶寶頭部抬高約30度,就可以改善狀況。
*但是不建議趴睡或右側躺,因為趴睡容易有「嬰兒猝死症」的問題,而右側躺也要當心變成趴睡。
【外出時的處理法】
*平時出門時,要預防寶寶溢奶、吐奶, 高迪偉 醫師表示,父母可以準備簡單的圍兜、紙巾以備不時之需。
*讓孩子平時少量多餐也是可以的。
*不要強迫寶寶喝奶,否則容易造成溢吐。
*在餵食的過程中,嬰兒喝到一半發生了吐奶,可先安撫一下,並試探幼兒是否有吸吮動作,若是,就可以讓孩子繼續喝奶。若沒有先安撫,寶寶也可能因為生氣、躁動,增加腹壓而導致吐的現象。
留言列表